波特兰“雨水园”雨水收集成功经验

日期: 2016-11-02    作者: 凯仕利

    对于雨水收集景观设计师来说,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解决雨水的排放和渗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迈耶/瑞德景观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波特兰会议中心的“雨水园”,成功


的处理了雨水排放和初步净化处理的问题,并且赢得了波特兰2003年度最佳水资源保护奖。


    巧用砾石下渗。“雨水园”设置在建筑周边,包括一系列的跌水和小溪,同时包含一系列的水池和玄武岩的堆石。其间种植了大量的当地水生植物和水草,通过这些水池的


沉淀和植物根系和沙石、土壤的过滤以后,洁净的雨水渗入地下,被土壤吸收;不仅巧妙的解决了雨水排放和过滤的问题,同时还创造了优美的景观环境空间。


   “雨水园”用各种类型的石头作为主要的景观材料,采用柔性的工程构造加以铺设,这种工程手法使得雨水能够很容易的下渗,同时又不会带走泥沙;小溪底部的石板下面的


砂石层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在碰到不是特别大的降雨的时候雨水可以被完全的吸收;同时这些碎石和砂土还能过滤掉水中的杂物,树叶和灰尘等等。


    纯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与周边的现代化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强化了自身空间感的同时柔化了周边的景观空间:极富动感的自然曲线,强调了与外部空间那种充满力度的


野性美。“雨水园”的精妙之处在于运用了极为简洁的构成元素营造出了丰富的景观效果和宜人的尺度,鲜明的阐释了“水”、“流动”和“生态”的主题。


    波特兰“雨水园”运用现代的工程技术创造出了一种原野和自然的生态空间,成功的平衡了自然生态与人工之间的对立。它曲折的造型,堆砌的粗犷的玄武岩,不再是一种


矫揉造作的“修饰”,而成了空间关系和个性的象征,既是现代的,又是生态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在人工和生态之间成功的实现了和谐统一。


    新建雨水回收系统,可参考该雨水园案例,在建筑周边设置雨水园,雨水园景观下渗池通过雨水管道或出水口的自然跌落实现与建筑屋面水的联通。建筑周边可大量设置砾


石下渗池,下渗池内种植的植物拦截水流,通过自然石和砾石的组合实现水体下渗。


    景观下渗池在降雨时节,可呈现活泼的水景,丰富建筑外环境。可设计层层跌落的水池、曲折的小溪造就了富有情趣的空间层次的起伏与转换。从雨水口喷涌而出的雨水一


路流淌,叮叮咚咚的从一个小水池淌入另一个小水池。


    下渗池平时不下雨的时候是一个个静静的水池,为人提供闲坐和思考空间。下渗池在枯水期可充当市民休闲空间,营造人与景观的交流场所,石头可用作休闲座椅,砂砾可


丰富人群的景观感知。植物和石头可选用海拉尔当地的材料,加以景观处理,呈现与建筑环境相融合的布置形式。下渗池中的净化植物与自然石形成鲜明对比。


    波特兰“雨水园”主要结合建筑屋面的雨水收集,从建筑环境入手,体现集水和景观的完美结合。集水景观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充分认识并满足了城市景观性和人性化,


这对于新建集水景观设计指引了方向。


     了解更多雨水收集精彩:http://www.kaissely.com/index.php/News-index-id-5.html


上一条: 雨水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下一条: 德国雨水收集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